郴的读音“这首词我是有感而发,直抒胸臆”|“物”见初心·总书记的时代印记

新闻 (89) 2022-08-16 22:01:07

1990年7月15日夜晚,雨过初晴,习近平读了新闻报道《人民呼唤焦裕禄》,心情难以平静,当即填下一阕《念奴娇·追思焦裕禄》:“魂飞万里,盼归来,此水此山此地。百姓谁不爱好官?把泪焦桐成雨……”第二天的《福州晚报》刊登了这首词。

习近平发表在《福州晚报》上的《念奴娇·追思焦裕禄》。(图源: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)

2014年3月,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。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,习近平吟诵了《念奴娇·追思焦裕禄》,他说:“这首词我是有感而发,直抒胸臆。”

《人民呼唤焦裕禄》一文,出自穆青、冯健和周原3位老记者之手。而更为人熟知的是,1966年2月7日,他们在《人民日报》头版发表的长篇通讯《县委书记的榜样——焦裕禄》。那年,习近平13岁,上初中一年级。政治课上,老师读到这篇报道时,念着念着就哽咽了,一度讲不下去,捂着眼睛抽泣。习近平回忆:“特别是讲到焦裕禄肝癌最严重时把藤椅给顶破了,我听了很受震撼。”

1966年2月7日,《人民日报》头版刊登长篇通讯《县委书记的榜样——焦裕禄》。(图源:人民网)

因为肝病,焦裕禄常疼得直不起腰。他棉袄上的第二、第三粒扣子是不扣的,方便左手揣在怀里,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。病情加重,他就将茶杯盖上的疙瘩顶在痛处;如果两只手都腾不出,就用刷衣服的刷子一头顶着肝部一头顶着藤椅。时间长了,他办公坐的藤椅被顶出个大窟窿。

焦裕禄坐过的藤椅。(图源:求是网)

一次,有公社同志向焦裕禄汇报工作。由于肝痛,焦裕禄强按着肚子做笔记,好几次疼得手发抖,笔从指间掉了下来。汇报的人看到这情形,忍着泪,话已说不出来了,焦裕禄却显得神情自若:“说,往下说吧。”同事们劝他去疗养,焦裕禄笑道:“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,你压住他,他就不欺侮你了。”

在兰考的1年零4个月,焦裕禄不知忍受了多少病痛,但他横下一条心,誓同“三害”(内涝、风沙、盐碱)作斗争。无论瓢泼大雨还是风沙漫天,别人往屋里跑,他总是往外冲;为了弄清兰考水道,他冒着大雨站在水中,跟着树叶测定洪水流向;为了搞明风口位置,他追寻风沙去向,追到沙落尘埃方肯罢休……即使在病重期间,他也拒绝只看材料听汇报,认为“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”。

20世纪60年代,焦裕禄(前中)在兰考沙区现场组织抗灾。(新华社发)

人们说,“看到泡桐树,想起焦裕禄”。泡桐能吃苦,沙窝子里也能扎根,并迅速根深叶茂,挡风压沙,这是焦裕禄为治理“三害”找到的金钥匙。坐在那把有个大窟窿的藤椅上,他写下生命中最后一篇文章的提纲,题目是《兰考人民多奇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》。临终前,他留下一句话:“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,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!”

“生也沙丘,死也沙丘。”这般气概,不正是习近平在《念奴娇·追思焦裕禄》里所写的“暮雪朝霜,毋改英雄意气”吗?

焦裕禄在田间劳动。(图源:网络)

习近平始终把焦裕禄视作从政榜样。他说:“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,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。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、上大学、参军入伍,还是做领导工作,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。”

上世纪80年代末,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违规占地建房问题,担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用雷霆手段查处了200多名县处级以上干部。有人嘀咕,习书记不抓经济发展,一上来就刹风,还得罪这么多人。但习近平态度坚决:我们做官不要想着不得罪人,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,该得罪的人就要得罪。当干部就要像焦裕禄那样,心中始终装着人民,唯独没有自己。

THE END